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 » [原创]“淫妻情结”、“普信男”竟源于自欺,读《愚昧者的愚昧:自欺与欺骗背后的逻辑》所获
本頁主題: [原创]“淫妻情结”、“普信男”竟源于自欺,读《愚昧者的愚昧:自欺与欺骗背后的逻辑》所获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
一代文嚎


級別:精靈王 ( 12 )
發帖:18468
威望:2625 點
金錢:20003706 USD
貢獻:0 點
註冊:2016-06-28

[原创]“淫妻情结”、“普信男”竟源于自欺,读《愚昧者的愚昧:自欺与欺骗背后的逻辑》所获

 

在点评《骗经》的时候,我写过一篇《精虫上脑的男人有多好骗?<骗经>没讲为啥,这部书说明白了》,其中便交流到了男人的精虫上脑问题。

在《骗经》以女色为诱饵的骗局中,上当的男人们看起来总是蠢得那么明显,似乎男人中了美人计的原因就是因为精虫梗阻了智商。

可全名为《愚昧者的愚昧:自欺与欺骗背后的逻辑》这本书告诉我们,这不是智商的问题,而是过度自信的问题,正所谓人生的三大错觉之一便是“她也喜欢我”。

在旁观者以及事后诸葛亮看来,一个陌生的美女,怎么可能会那么容易喜欢你,那么容易答应和你做生儿育女的事?

可人类的大脑就是这么运作的,在繁衍这么重要事情上,瞻前顾后的理性实在有碍男人的勇往直前,因此大脑必须欺骗男人说:“她喜欢你!快上吧!”

如此说来,男人都是一定程度上“普信男”,他们往往会高估女人对自己的兴趣,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女性往往低估自己。

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,以男追女的形式最为普遍,男人在这个过程中要提前投入时间、精力乃至金钱。

正如投资有风险,但为什么还是会有人愿意冒险呢?

不论风险看起来有多大,也不论切不切实际,如果没有那种坚信有概率成功的自信,肯定不会有人会去做一件自认为百分百失败的事,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条件不怎样的男性追求条件好很多的女性,这绝不仅仅是因为脸皮厚不怕失败,而是他坚信自己有概率成功。

从逻辑上说,男性会从这种高估里收益(尽管也时常上当),因为这样他们更容易逮到那些确实对他们有意的女人,大多数情况下,这样的自以为是并不会带来任何损失,无非是被拒绝,或者被叫作色鬼。

另一方面,女性则不像男人那么自信,这便导致了许多条件很好很“高冷”的女性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以追求。

无论是男人不合实际的自信,还是女性的妄自菲薄,其实都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的“自欺”,而这种“自欺”实则对人类的繁衍意义重大。

男性和女性,一个是过度自信敢撩敢追,一个是低估自身的没那么难追,这便大大增加了男追女成功繁衍的概率。

如果换过来,男人普遍自卑,女人普遍高冷谁都瞧不上,人类的繁衍率必然会因此大打折扣。

在外人看来,有很多缺点的武大郎配不上潘金莲,但在武大郎本人看来,他会放大自己的优点,甚至放大潘金莲的缺点,如此,他才有自信娶潘金莲,麻烦的是潘金莲并不是那种会在武大郎面前低估自己魅力的女性,因此大郎便吃了大亏。


 

这便是“愚昧者的愚昧”这本书耿直又酸爽的内容,本书第1章即开宗明义地指出:欺骗的本领是自然选择的结果,自己欺骗自己正是为了更好地去骗别人。

欺骗无处不在,却也促进了智力的进化——因为不管是骗人的还是被骗的,想要适者生存只能不断提高智商。

我们人类虽然拥有优秀发达的感觉器官,但是在精准捕捉到的外界的信息后,居然会把这些客观信息扭曲一道,然后才呈现到意识里。

作者随后从自然界的例子出发,从神经心理基础、两性关系、亲子冲突、免疫功能、心理基础等多个互补的方面提出了自欺科学的假设并进行论证,幅度之广,例证之丰,观点之颠覆,令人瞠目结舌。

相信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,您也会和我一样,不时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和启发,正如本书作者所言:共同参与到自欺与欺骗的学科建设中来。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,非常能拓展我们对自身和他人的认识。

诸位点了标题进来阅读这篇书评,相信有不少人是冲着标题中“淫妻情结”这几个字来的,“愚昧者的愚昧”这本书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呢?

全世界男性对亲密伴侣不忠的反应似乎都差不多:怒火中烧、充满进攻性,而压制怒火的行为诸如恐吓、殴打甚至禁闭女方,结果女方变得惊恐无比、唯命是从,因为她们将被警告,胆敢逃跑的话就会被杀掉。

然而,当男人面对亲密伴侣不忠时,还会有一条耐人寻味的反应,即性兴奋。

在很多一夫一妻制的动物中,光是看着自己配偶性交都会让雄性性兴奋,鸭子在看到自己的配偶被其他雄鸭强暴后,甚至会立即强迫妻子性交,这样可能是为了产生精子,同刚才进入配偶体内的精子竞争。

这就是男性心理的一个显著特征,即目睹或想象自己的伴侣同他人性交就能让他产生性兴奋,但女人却不是这样。女人发现伴侣出轨后,会流泪,会假装镇定,或者努力打扮得花枝招展。

“淫妻情结”是一种难言之隐,大多数男人停留在了幻想层面,少数的男人做到了放飞自我,但作为一种普遍的心理存在,它与抵触伴侣不忠的心理相比,到底哪个是男人的真实心理,哪个是自欺的产物呢?可惜作者并没有交代,或许都是真实的心理,也或许都是自欺。

这本书总共有268页(含封面),内容远不止我介绍的这些,作为人类生存之必需的“自欺”毕竟关系到人类的方方面面,作者也希望读者将书中的概念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,尽管自欺有积极的生存价值,但无知和欺瞒却会蒙蔽双眼,歪曲我们对真相的认识。


 

如果说本书有什么不足,恰恰就是因为作者把自欺的理论运用到了现实生活,作者企图用这种理论来判断现实中人和事的虚假。

中国有个非常有名的故事叫“疑邻盗斧”,说的是有一个人遗失了一把斧头,怀疑是邻居的小孩偷走的。于是观察这个小孩,不论是神态举止,还是言语动作,怎么看都觉得像偷斧头的人。隔了不久,他在后山掘地找到了自己的斧头。回去之后再观察邻居小孩,动作神态怎么看也不像是偷斧头的人了。

这是一种很普遍的自欺心理,当一个人认定一个结论时,他的大脑会不顾一切为这个结论匹配证据。

在我看来,作者在运用自欺理论分析历史和政治事件的时候,自己就犯了这个毛病,当他觉得某人是个撒谎的混蛋时,这个人浑身上下,从头到脚,每个毛孔都透出了撒谎和混蛋的气息。

除此之外,这本书还有一个不是缺点的缺点,那就是阅读门槛。

生物学、心理学的著作我读过不少,这本的专业门槛算是比较高的。

我的办法依然是不求甚解,毕竟我只是带着娱乐或拓展视野的目的阅读此书,我并没有那个天赋和决心成为此领域内的行家。

免费分享《愚昧者的愚昧:自欺与欺骗背后的逻辑》(电子版),书籍大概信息见下截图所示:

 
 
 
1、请进入公众号领取,不公开下载链接是因为不想没原则地到处传,尤其是《金瓶梅》的相关书籍,本号将长期且只分享合法电子书籍,请勿索要其他任何
2、本人也要工作糊口,平时很忙,无法做到“秒回”,玻璃心请绕行;
3、请不要问我其他还有什么书,甚至要我给出书单供你挑选,更不要点名问我索要本次分享以外的书籍,同样的原因,我也要忙于生存,一旦给了大家“公共图书馆”的错觉,我会疲于应付,你看到了我分享什么书,然后直接向我报书名就好;
4、书籍为PDF格式,我不会转格式,也没有其他格式的提供,请注意自己是否有合适的浏览软、硬件;
5、收到后请点击保存,不要反复要;如反复要,手抄本文,或发6.9元红包。

 
 

赞(23)
DMCA / ABUSE REPORT | TOP Posted: 12-21 22:53 發表評論
.:. 草榴社區 » 技術討論區


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
用時 0.02(s) x3, 06-01 20:56